5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教授,在兰州大学为师生做了题为“构建海洋与地球系统数字孪生”的科学讲座,讲座由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主持。
吴立新院士的报告围绕“数字孪生的内涵、发展,构建海洋与数字地球数字孪生的意义,如何构建海洋与地球数字孪生”这三个主题,分别从气候变暖与海洋变暖、海洋变暖与未来台风强度、厄尔尼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变化和海洋能源与海洋生命起源、演化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海洋与数字地球数字孪生的意义。通过海洋星簇、海气界面、“深海星空”、海底透视和海洋互联网计划等方面实现透明海洋。最后,提出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双向连接的思想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新技术。吴立新院士提出地球科学未来是一个充满希望、挑战、发现的新领域,鼓励同学们怀揣梦想,共同努力,探索辽阔的科学世界。
吴立新院士的精彩报告激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在提问环节,针对陆海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地球数学之间的应用、人工智能解决什么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关键问题。吴立新院士从宏观磅礴的角度和上层建筑的高度给予了解答,耐心讲解让人如沐春风,启智明心,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这次报告让广大师生了解到海洋作为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依然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和秘密,了解到数字孪生和海洋的重要性以及海洋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新闻链接:
泛第三极科学系列讲座是泛第三极环境中心新设的高端学术宣讲和交流平台,每月邀请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旨在加强学术交流、开拓师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热情。
吴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长期致力于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在大洋环流基本理论、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跨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领衔开展“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于2019年8月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导力最高奖,是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历史上首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
转自兰大新闻网:http://news.lzu.edu.cn/c/202105/7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