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020级郭雪滋)
青藏高原-西藏-拉萨……在未见她之前,对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祖国的西南方,有雪山、冰川、布达拉宫、经幡、藏羚羊……一个纯洁神圣的地方。
2020年6月,我很荣幸有机会跟随课题组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第一次坐着火车踏入了拉萨,进入青藏高原。出发之前,老师说希望我可以爱上这个之后会成为生命中一部分的城市——拉萨。面对未知,我也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会慢慢喜欢上她。
初到拉萨
拉萨的第一站以夜游布达拉宫广场开始,由于疫情原因,布达拉宫暂停开放,但站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回想起自己曾看过的《冈仁波齐》,她依旧是如此的神圣美好,我望着她满眼欢喜,心跳加速(可能是高反了哈哈哈)。短暂的休息整顿后,开始跟随师兄师姐在拉萨部学习野外样品的处理实验。进入了我国海拔最高的冰芯库,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冰芯的分样处理。冰芯库外的科普展,让我了解到一根冰芯从打钻、运输,再到处理分析,每一步都是如此的小心与珍贵。我们穿着实验室羽绒服在零下20度的冷库中,每隔一到两小时就需要出来排排坐晒太阳,从开始的好奇到后边的抗拒,再到学会接受,享受科研中的美好与值得,懵懵懂懂地开启了自己的准研究生生活。
布达拉宫夜景图
初遇冰川
6月16日-6月18日,第一次见到冰川—海拔4679m的枪勇冰川。从拉萨出发沿着318、349国道前往山南市浪卡子县方向,一路围绕着被称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清澈蔚蓝的湖水,像一颗宝石,镶嵌在高原上。想到背后赋予的与念青唐古拉山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感觉神秘而高洁,心灵彷佛得到了洗涤。前往枪勇冰川末端时会经过一段石头路,路途虽不长,却让第一次到达高海拔的我走的气喘吁吁,努力调整呼吸才能跟上师兄师姐的步伐。看见师兄熟练地搭建采集气溶胶的仪器,在固定的位置采集径流、湖水样品,再爬上冰川采集冰雪样,样品获得的来之不易,也更加让我意识到样品的宝贵。
羊卓雍错
枪勇冰川末端
6月22日-7月4日,遇见了唐古拉龙匣宰陇巴冰川。在这里,第一次住兵站;第一次到牧民家,近距离看到他们的生活;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高原冰川天气的多变,被风雪冰雹吹到眼泪直流;第一次看到了高原草甸上的钻过来钻过去的鼠兔,高冷的野驴,偶遇了夜晚拜访兵站的几只熊;第一次看到了师姐口中塔头塔间、冰尘穴的真面貌……
唐古拉山兵站外的熊
(左)唐古拉龙匣宰陇巴冰川采样途中;(右)龙匣宰陇巴冰川前缘湿地忽变的天气
7月11日-7月13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了海拔5600m的廓琼岗日冰川。第一次在海拔5000多米的冰川下睡帐篷;第一次跟随老师采样;第一次见到了地貌学课本上的冰川地貌:冰碛垄、冰斗……在跟随老师采样学习的过程中,被老师无处不在的一种科研的热情所感染,深感敬佩。
7月19日-8月14日,再一次遇见认识了枪勇冰川。第一次经历20多天的帐篷生活,第一次熬夜做实验,第一次感受在野外做饭吃饭,以及采样时被游客问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感触比较深的是第一天刚扎好帐篷,课题组成员围坐在一起探讨青藏科考的精神与感受时,一位藏族师兄讲到他作为一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好这块土地,在爱护她喜欢她的前提下做好科学研究,保护好美丽的青藏高原。我们都怀揣着自己的一份热爱与目标在奋斗,或崇高或渺小,但都有着自己的执着与追求。长达20多天的野外采样结束,在返回拉萨的途中,竟然也会舍不得,虽然用高压锅煮的挂面黏糊糊;虽然冰川径流水刷牙洗脸很冰;虽然需要想方设法的上厕所;虽然每天伴随着冰川径流声睡觉,但是也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枪勇冰川末端搭设的帐篷
枪勇冰川补给湖泊(枪勇湖)
近三个月的野外生活,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或是因为2020这特殊的一年特殊的一段经历,或是因为太多的第一次发生在这里,也或是因为这是自己研究生生活的美好起点。初见高原,美丽的日光之城拉萨、虔诚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了我,神圣纯洁的冰川、蔚蓝清澈的高原湖泊,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初见高原,美景纷呈,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科研的艰辛,被老师、师兄师姐们的科研热情与努力所激励,认识到科学研究或许远比我想象中更加复杂和严谨。高原你好,高原再见,希望我们都可以更好!
作者:2020级郭雪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