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以及受其影响的东亚、南亚、中亚、中东欧等泛第三极地区,面积约2000万平方公里,涵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亿人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和全球人口分布最密集区,同时也是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区域和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题三“高原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019QZKK0503)支持下,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建设了泛第三极环境数据中心(Pan-third Pole Environment Data Center, PTPE-DC,http://tp.lzu.edu.cn/node),实现了Web环境下16S、宏病毒组和宏基因组等环境微生物数据与相关环境数据的上传、查询和下载,并以地图形式直观地展示样点空间分布,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易用的数据共享平台(图)。目前平台已集成青藏高原5个综合区冰川、湖泊、湿地、河流、土壤等多圈层微生物数据,同时包含高原大型真菌、地衣种质资源和高原典型土著哺乳动物等肠道微生物的数据,共有1948个样点,3877个测序数据,数据量超过3T,弥补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微生物数据的空白。
泛第三极环境数据中心依托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建设,共建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和厦门大学。中心与NODE生物大数据共享平台(https://www.biosino.org/node/)达成合作协议,将作为分节点介入NODE平台,从而为更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服务。
泛第三极环境数据中心网站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