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首页

首页 > 正文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藏高原新旅程新发现”系列讲座(第六讲):青藏高原“真菌银行”多样性探究

 

20211028日,应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邀请,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高级工程师、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副会长赵琪在线开展了题为“青藏高原‘真菌银行’多样性探究”的讲座,赵琪高工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任务五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利用中负责真菌多样性与利用子专题。计慕侃教授主持讲座。

赵琪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真菌的多样性,目前全球已知的真菌达72万种,其中我国有真菌18-30万种。通过展示真菌的照片及剖切示意图,向同学们介绍了真菌的生物结构,一般包括菌盖、菌褶、菌柄和孢子。通过分享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向同学们解释了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真菌照片、如何采集存放真菌标本以及标本的整理和制作、菌种的分离等一系列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物种丰富,分布着各类各样的真菌,其中冬虫夏草、松茸、羊肚菌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菌子银行”。赵琪首先介绍了冬虫夏草苛刻的生长条件、珍贵的药用价值和昂贵的经济价值,冬虫夏草在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和青藏高原农牧民的经济利益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松茸营养成分丰富为消费者喜爱,松茸为我国藏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松茸主要在云南、四川、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少有分布,已成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羊肚菌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其作为一种名贵食材在全球各个国家备受青睐,因此野生羊肚菌供不应求,目前人们正在探索羊肚菌人工栽培模式,到2021年,羊肚菌播种面积将超过20万亩。


赵琪介绍了二次科考中真菌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之一,探索羊肚菌的标准化种植以及大规模生产,目前已经实现了羊肚菌工厂化栽培,种植周期缩短至80-90天,产量突破每平方米1-2千克。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项,获授权12项。该项研究不仅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一条效益巨大的经济道路,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讲座最后,计慕侃教授与赵琪高级工程师就菌类的培育问题交流了经验,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赵琪高级工程师的讲座进一步开阔了自己对生物多样性和利用的认识,增加了自己对真菌种类的了解,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