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日,应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邀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丛志远研究员开展了题为“南亚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的专题讲座。丛志远研究员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六(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专题五(跨境污染物调查与环境安全),并负责跨境传输背景下碳氮硫磷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本次讲座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刘勇勤教授主持讲座。
![](/__local/0/36/5D/80AF9EB5022F8B7075D508D9486_52E6D533_340F3.png)
讲座开始,丛志远研究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2005年至今组织和参与的高海拔科学考察,总时长累计超过600天。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生态环境最为敏感脆弱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着“亚洲水塔”的美称,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青藏高原冰川缩退明显。青藏高原在全球范围内是最为洁净的区域之一,然而其毗邻的南亚是全球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若南亚大气污染物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进入青藏高原,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__local/4/60/72/C7688FC5032150E66456FFCFAE4_A8C07E48_47E0A.png)
丛志远研究员经过对青藏高原的长期监测和实地考察研究,发现跨境污染物是青藏高原多圈层变化的重要外源驱动,而研究跨境污染物传输,不仅是生态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前提考量,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研究阐明污染物的外源输送与影响,为我国的环境外交提供科学支撑。基于此,丛志远研究员通过构建网络/方法、明确环境现状、确立传输机制以及评估生态影响等方法,最终实现了构建适应高原特点的实验分析体系;获得青藏高原大气环境本地状况,揭示南亚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的跨境传输过程以及明确跨境污染物对青藏高原冰冻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影响等一系列重要进展。
![](/__local/C/8B/BB/241EF009DE11F534E8385D6C662_6379D635_3F62E.png)
讲座最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针对此次讲座内容与丛志远研究员进行线上交流,发表提问和看法,丛志远研究员也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他谦逊温和的交流方式使得学生们如沐春风,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青藏高原青年科学家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