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到17日,环喜马拉雅和南北极微生物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美国、瑞士、丹麦、意大利、英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尼泊尔等近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会,围绕环喜马拉雅和南、北极地区微生物组成、分布格局、生态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微生物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区域和广域效应等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共话未来学科交叉的潜力与发展点。
兰州大学副校长王为教授出席并致辞。他代表兰州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以此次研讨会议为纽带,增进国内外科研人员的交流,进一步推动冰冻圈微生物研究的前沿发展,为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来自国内外的17位专家受邀做了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的关键作用,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拓宽了参会青年学者的国际学术视野。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参观了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实验室,深入了解中心就青藏高原和南北极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以及在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领域所具备的前沿技术和已产出的科研成果。

与会专家还共赴祁连山对七一冰川进行了实地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专家们了解了各级政府部门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对在冰川保护及生态环境修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国际冰川保护年及冰冻圈十年系列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联合全球力量共同保护冰冻圈应对气候变化筑就了良好的合作平台,会议上提出的冰冻圈十年行动方案也进一步推动环喜马拉雅和南北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