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首页

首页 > 正文

“青藏高原新旅程新发现”系列讲座(第六十四讲): 否极泰来一从大融水极冷事件到Bolling井喷式增温

 

2025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旺罗副研究员应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邀请,在观云楼907开展了题为“否极泰来 - 从大融水极冷事件到Bolling井喷式增温”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刘勇勤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旺罗老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北京完成硕士学业,并在科学院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刘东升先生研究古气候变化。他专注于硅藻的研究,以其极强的定力和活跃的思维,从微体化石中探索古气候变化的奥秘。

报告开始,旺罗副研究员以“Bolling升温悖论”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末次冰消期全球剧烈气候事件。传统观点认为,大量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将削弱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进而引发北半球降温。但研究显示,约14.6千年前的全球大融水事件(MWP-1A)与Bolling期的剧烈升温同步,形成理论与观测相悖的“Bolling升温悖论”。

为解开这一谜题,旺罗副研究员带领团队通过对广东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中硅藻化石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分析,首次识别出与MWP-1A对应的极端寒冷事件(MCE),提出正是该降温事件导致了北极冰盖阶段性停止融化,从而阻断了淡水注入北大西洋的路径,为AMOC的迅速恢复和升温提供了新的解释,为解决长期困扰学界的悖论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旺罗副研究员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利用硅藻群落变化重建冬季气温变化,强调冷水种硅藻在湖泊冬季环境中的生态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响应。基于广东湖光岩、云南云龙天池等湖泊的多年观测和实验数据,构建了生物指标与气温之间的非线性转换函数,为中低纬度地区冬季气候的高分辨率重建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

此外,讲座还涉及了古气候研究中数据不确定性与模拟偏差的问题,探讨了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和比值分析法减少生态噪声对温度重建的干扰,提高气候变化趋势的识别精度。

在提问与讨论环节,旺罗副研究员就“MWP-1A事件与全球气候响应的区域差异”、“硅藻冷水种的生长温度上限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湖泊记录的代表性问题”问题等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引发了热烈讨论。

旺罗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研究,在大融水事件与极端气候响应、冬季风演变过程、古风场重建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此次讲座不仅展示了其科研成果,也为理解气候系统复杂反馈与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