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首页

首页 > 正文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藏高原新旅程新发现”系列讲座(第七讲):青藏高原湖泊微生物研究

 

2021114日,应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邢鹏研究员开展了题为“青藏高原湖泊微生物研究”的专题讲座,邢鹏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负责青藏高原湖泊微生物多样性子专题。刘鹏飞教授主持讲座。考虑到甘肃省目前严峻的疫情形式,讲座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一百余名老师和同学在线上观看了讲座。

邢鹏研究员介绍了湖泊等内陆水体对于气候调节和生态稳定具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天然排放源之一。全球的细菌种类高达7-9个数量级,其中,湖泊中大约具有12000种细菌,但目前微生物分离培养仍面临不小的困境,不能培养、不可培养或未培养的细菌是全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界研究最大的挑战。

青藏高原分布着诸多湖泊,占中国湖泊数量与面积的50%,有着“亚洲水塔”之称。湖泊对于气候的波动异常敏感,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湖泊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研究,对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极有意义。邢鹏研究员通过对“青藏高原湖泊微生物影响因子研究”、“青藏高原湖泊温室气体通量观测”以及“浮游细菌碳代谢对碳源变化的响应和温度敏感性”三个方面问题的讲解,给听讲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思维风暴”。

第一方面,通过对近500个沉积物样品和水体样品的研究表明,在水体pH值、流域面积、沉积物比例等诸多影响因素中,盐度是一个重要因子,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进一步将这一实验结果运用到环境情境预测,得出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趋势。

第二方面研究员介绍了青藏高原湖泊温室气体通量研究的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最终得出淡水湖和咸水湖的环境条件存在着显著差异,淡水湖的甲烷释放通量高于咸水湖,而二氧化碳则正相反。

第三方面研究员通过设计对照试验来验证湖泊浮游细菌对溶解有机碳的利用,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在碳分配和碳利用过程中,外源碳主要用于生产,内源碳主要用于呼吸。代谢外源碳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代谢内源碳家具群落结构的改变。


邢鹏研究员的观点引起了极大反响,在提问环节,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在聊天室里提出疑问,邢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她还表示,提问环节是一次双向交流,自己也从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得到了新的研究思虑。和大家一同观看讲座的牟翠翠老师也与邢老师线上连麦,针对讲座中提到的一些实验细节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探讨。讲座结束,同学们均表示收获颇丰,期待与邢老师的下一次会面。